第(2/3)页 “我谈点看法。”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。 作为市长,他的意见分量很重。 “周扬同志长期在市委机关工作,政治素质过硬,组织协调能力强,特别是在郑书记身边工作期间,表现出了很高的综合素质,大家都是看到的。” 张林先肯定了周扬的优点,这是必要的铺垫。 “清江区目前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,需要一位有干劲、有思路的年轻同志去打开局面。派周扬同志去,体现了市委对清江区工作的高度重视,也是对我们年轻干部的信任和培养。” 他话锋一转,语气变得谨慎。 “当然,周扬同志缺乏基层主官的经验,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短板。到了清江之后,需要尽快转变角色,深入基层,虚心学习,也希望清江区委特别是区委书记钱大勇同志,能够多帮助、多支持他。” 张林的发言,总体上是以支持为主,但也委婉地指出了周扬的不足,表达了期望。 这符合他一贯的风格,也给了其他常委表态的空间。 张林说完后,会场又安静了几秒钟。 纪委书记赵庆隆扶了扶眼镜,声音洪亮地开口: “我同意张林市长的意见。” 他说话向来直接。 “周扬同志我是了解的,原则性强,守规矩,是个好苗子。清江区情况复杂一点,正好可以磨练磨练。我们纪委也会关注那边的政治生态,为发展保驾护航。” 赵庆隆的表态,简短有力,重点是强调纪律和监督,这也符合他的身份。 组织部长秦胜自然是完全赞同,他又补充了几句关于周扬考察情况的说明。 接下来,其他几位常委也陆续发言。 大多数人都表示了赞同,毕竟这是书记提议的人选,只要没有原则性问题,通常不会有人明确反对。 但也有人在表示同意的同时,提出了一些希望和建议,比如希望周扬注意工作方法,处理好与区委书记的关系等等。 整个过程,郑仪始终没有插话,只是认真地听着每个人的发言,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下。 他知道,这种程序上的“一致通过”,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真心认同。 有些意见,是放在桌面上的;有些想法,是藏在心里的。 但这本身就是政治生活的常态。 只要大方向一致,具体问题可以在工作中逐步解决。 “大家对周扬同志的任职安排,还有其他意见吗?” 郑仪见众人发言完毕,环视一圈,缓缓开口。 会场无人应答。 “好,那就原则通过。请组织部按程序办理。” 郑仪一锤定音。 周扬的任职,就此敲定。 秦胜继续汇报接下来的几个人事调整方案,都比较常规,讨论得很快。 所有人事议题结束后,郑仪喝了口茶,将会议引向了最后一个,也是最重要的议题。 “下面,我们讨论一下关于谋划设立‘明州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’的初步构想。” 此言一出,会场的气氛顿时变得更加凝重。 所有人都知道,这才是今天常委会的重头戏。 是决定明州未来几年发展方向的关键一役! 郑仪没有让秦胜汇报,而是亲自来阐述。 他简要介绍了这个构想提出的背景,主要是基于国家“十五五”规划导向、省委特别是徐志鸿书记的指示精神,以及明州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。 然后,他重点阐述了试验区的战略定位、主要目标和需要探索突破的重点领域。 常委们都听得非常认真。 “……关于试验区的空间布局和实施路径,我初步有一个想法,提出来请大家讨论。” 郑仪走到了挂在墙上的大幅市地图前。 “我们是否可以考虑,采取‘核心区+联动区’的模式?” 他的手指,精准地点在了地图上的两个区域。 “将‘核心区’,划定在临川新区和市高新区这两个板块!” “理由主要有几点:” “第一,高新区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,是现成的引擎;临川新区空间广阔,土地资源丰富,具备承载大项目、实现产城融合的优势。两者相邻,可以实现优势互补,联动发展。” “第二,临川县委书记刘航同志,大局意识强,执行力强,能够有力保障核心区建设的顺利推进。” 说到这里,郑仪特意停顿了一下,目光扫过众人,最后落在了组织部长秦胜的脸上。 “第三,陈匣同志在临川挂职副书记期间,表现突出,展现了很强的改革意识和操作能力。我的想法是,可以考虑由陈匣同志兼任这个即将设立的试验区管委会主任,依托临川新区平台,统筹核心区建设,并辐射带动高新区发展。” “这样一来,可以充分发挥陈匣同志的长处,也便于与刘航同志形成合力。” 郑仪的话音落下,常委们的脸上,表情各异,但眼底深处,都迅速闪过一抹了然的光芒。 陈匣,那个从市委政研室下去、被郑书记寄予厚望的年轻人,兼任试验区管委会主任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