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是,老师。刚向李部长汇报完学习情况。” 郑仪将礼物放在一旁。 “李义山那老小子,没为难你吧?” 王振国笑着问,语气随意,透着亲近。 “没有,李部长很和蔼,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指导。” “嗯,那就好。他那人,看着严肃,心里有数。” 王振国点了点头,目光关切地打量着郑仪。 “学习结束了?感觉怎么样?我看你,比上次见的时候,又沉稳了不少。” “谢谢老师关心。这次学习确实收获很大,开阔了眼界,也坚定了信念。” 郑仪恭敬地回答。 “好,好啊!” “党校是个好地方,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。你现在正是年富力强、干事业的时候,有了这次学习打底,回去以后,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,但底气也更足了。” 他话锋一转,像是想起了什么,语气变得随意而家常: “对了,怀瑾那小子怎么样了?今年该上小学了吧?是不是还那么调皮?” 提到儿子,郑仪脸上露出了属于父亲的、略带无奈又宠溺的笑容。 “可不是嘛,老师。怀瑾那孩子,性子随我,有点倔,又特别要强。前段时间还吵着闹着,非要提前上小学,说幼儿园太‘幼稚’了,把他妈妈愁得不行。” “哈哈哈!” 王振国被逗得开怀大笑。 “怀瑾这孩子,我喜欢!有股子灵气,也敢想敢干!将来肯定有出息!” 他顿了顿,看着郑仪,语气带着长辈的期盼: “等有空了,一定带他来京城,让我好好看看!我这把老骨头,就喜欢跟这些小家伙待在一起,感觉自己也能年轻几岁。” “一定,老师。等暑假,我就带秦月和怀瑾一起来看您。” 郑仪连忙答应。 王振国似乎打开了话匣子,又聊起了很多家常。 问秦月工作忙不忙,身体怎么样;问郑仪的父母在明州习惯不习惯;甚至还饶有兴致地回忆起当年他和郑仪岳父——也就是秦月的父亲——在大学时的趣事。 “说起来,你和秦月这门婚事,当年还是我跟你岳父两个老家伙,在酒桌上‘乱点鸳鸯谱’给定下的呢!” 王振国捋着胡须,眼中带着笑意。 “当时就觉得,你这小子,踏实肯干,有前途;秦月那丫头,文静懂事,是个好姑娘。你们俩在一起,准错不了!” 郑仪听着老师絮絮叨叨地聊着这些家长里短,心中忽然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。 他印象中的王振国,永远是那个在省委组织部里雷厉风行、不苟言笑、目光如炬的领导。 做事果决,用人精准,谈工作三句话不离原则和纪律。 何时变得如此……慈祥,如此喜欢聊这些琐碎的家常事了? 是退休后的生活改变了他? 还是人到了一定年纪,心态自然会变得更加平和,更看重亲情和温情? 郑仪看着老师布满皱纹却充满笑意的脸,听着他话语里对晚辈的浓浓关爱,心中充满了感动。 或许,这才是卸下所有职务和光环后,一个人最本真的状态。 权力的滋味固然令人着迷,但最终能温暖人心的,永远是这些最朴素的感情。 “老师,您放心,我和秦月都很好。怀瑾也很好。” 郑仪轻声说。 “我们会经常来看您的。” 王振国满意地点了点头,拍了拍郑仪的手背。 “好,好。你们过得好,我就放心了。” 他又叮嘱了几句工作上要注意的事情,但语气已经不再像刚才那般严肃,更像是一位慈父在嘱咐即将远行的孩子。 在老师家坐了将近一个小时,郑仪才起身告辞。 王振国坚持把他送到门口,看着他上车,还不停地挥手。 第(3/3)页